17日,央视将镜头对准福州,报导了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饱览苑以立异方法展现非遗软木画的生动实践。其间,“将软木画戴在头上”的沉溺式体会成为重视的焦点,让这一传统技艺以时髦姿势“破圈”,为福州文旅增加一抹亮色。
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饱览苑坐落福州三坊七巷一座具有300多年前史的古民居内。本年暑假,饱览苑会集展出了百余件非遗精品,并经过传承人互动、科技体会等方法,让游客近间隔感触非遗魅力。最有目共睹的莫过于软木画从静态展品变身为可佩带的“头上景色”——发饰间鹤舞翩跹、亭台参差,方寸之间尽显千年古韵,招引很多游客体会。
软木画又叫“木画”,是发源于福州的一种软木雕琢手艺技艺,构成于20世纪初,于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软木画以栎树软木为材,以刀代笔,雕琢出“一框藏山河”的意境。
福州软木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林清韵介绍,制造一幅软木画要历经选料、画稿、切片、雕琢以及最终的拼贴等工序,最精密部件薄至0.1微米,单件著作需求上万件微雕零件。“曩昔软木画多为摆件,现在经过发饰规划、文创改造,让它‘活’进了日常日子。”林清韵说。
福州的立异测验,让非遗变得可接触、可感知。游客陈女士赞赏:“戴上软木画发饰,似乎把福州山水顶在头上,摄影特别出片!”这种兼具传统见识与时髦表达的传达方法,不只拉近了非遗与年轻人的间隔,更探究出一条“非遗+文旅”的交融开展途径。
为保证最佳阅读作用,建议您运用以下阅读器版别:IE阅读器9.0版别及以上; Google Chrome阅读器 63版别及以上; 360阅读器9.1版别及以上,且IE内核9.0及以上。
,米兰官网首页入口